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引领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纪实
中纪委网站:紧盯国资监管责任落实 推动补齐管理短板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清障护航

我是如何做到从月薪两千到年薪四十万的

发布时间:2010-10-26  来源:CNTV  字体大小[ ]

  记得1998年7月时,刚刚从大学毕业。进了国内一家大企业,试用期工资800元。这个公司也算是个上市公司,但其实都是国企的一套。刚毕业的大学生,对什么都很容易崇拜。第一天的公司历史教育就让我们心情激动,分公司总经理最后的讲话更是让我们意气风发,真以为从此以后就能在这么优秀的公司大展宏图了。总经理在讲话的最后说公司以人为本,重视员工云云,我就真的信以为真了。总经理还说欢迎大家为公司提各种意见,就像前些日子总理所说什么言者无忌,闻者足戒之类,搞得我立马就想要为公司献计献策了。但对公司了解实在太少,是在想不出什么高招,环顾四周,发现培训所用的会议室中间挂了一幅大照片,是总公司最高层的几个领导的合影。于是突发奇想,计上心头。好在本人不是太张扬,没敢在人多的时候说,而是选择了散会后来到旁边的总经理办公室想私下进言。
  
  来到总经理的办公室,说明来意后,总经理先让我坐下,然后打了两个电话,才问我有什么话要说。于是我就把我的道理说了一遍。我对总经理说:既然公司重视员工,以人为本,那就应该也挂上全体员工的照片,而不仅仅是几个领导的合影。领导自然满口应承,还表扬鼓励一番。但直到我离开这个公司,也没有拍摄全体员工的合影。多年以后回想当时的轻狂,哎,年轻人啊,真幼稚!

正如我当年在拿着2000工资时,总以为5000快就已经是高薪了,哪里敢想象万元以上得薪水。
  
  昨天去51上搜了一下职位。发现根据我输入的条件,搜到了10几个3-5万月薪以上的工作,还有20几个1.5-3万月薪的工作。这并不奇怪,但令我惊讶的是这么约30个职位,只有一个是北京的,一个是江苏的,一个是深圳的,其余全都是在上海的。这让我想起以前有一次和一个外服的老总聊天,他说到在他所在的这个好几百万人口的城市中,打工的人年薪能拿到40万的寥寥无几。但,在上海这里,我看到的年薪能拿到30-50万的,数不胜数。有的公司,基本上一半以上的人都是这个工资水平。当然,也有很多公司,也就几千块钱一个月的。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了找工作的地点可能比你的能力更能决定你的工资水平。而你所处的行业,则基本上决定了你的工资水平。选好了地点行业,即使你资质平平,高薪也不是很困难。相反,如果你选在一个内陆省份,一个二线以下城市,一个人人都买得起你的产品的大众消费品小公司,也许你的总经理都拿不到这个工资,甚至全市都没有人能达到这个工资水平。


到年中的时候,因为一个偶然的机遇,经朋友介绍,下决心换到了另一个城市开始一份新的工作,新工作的月薪是16000. 新工作是一个新行业,新公司,接触到了一些以前没有接触到的东西。学习了半年多之后,又换了一家公司。由于我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对新公司中关键人物的引导,使得公司给了我年薪40万的offer.
  
  正如上面一位朋友所说,我所经历的这些,有着机遇的因素,并不完全可复制。也就是说,即使是我本人,再给我另一个机会,也不一定能够完全完成如此巨大的跨越。但是,我曾经记得唐骏或是李开复曾经说过(到底是他们中的哪一个,有兴趣的朋友请帮我查一下。谢谢!):年轻人不要担心自己的工资不够高,而应该学习更多的东西。也许你会发现你工作第十一年的收入是前面十年的总和。对照我的经历,这句话的确是真的。
  
  有句话说,年轻人在三十岁前不要太在意钱,而是应该多学些东西。以前对这句话总是将信将疑,不知我在这么十年来所学到的一切能否派上用处。尽管自己对自己很有信心,但别人的不看好,以及自己遇到的一次次的失败,都常常的动摇我的信心。但如今,我相信这句话是正确的了。
  
  楼上有位朋友让我快说重点。刚开始我写这篇文章时,自己也不知道重点是什么,写到这里,我觉得如果本文要有一个重点的话,那重点就是:多学点东西是有好处的。当然,如果你是富二代或者官二代,那么你学的多一些还是少一些,你都可以有一个相对平坦的道路。但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家庭出身的人,既没有祖业可以继承,也没有当官的爹能够让我实习时就当个副县长或者副市长,也就只好靠自己的努力了。古话说的好,技不压身啊。
  
  简单介绍一下我到底学了什么,朋友们也许会更容易相信我并非虚言。我毕业于一所很好的大学。有多好呢?大概就是经常对清华北大也瞧不上眼的大学。我所学的是理科方面的科学,我们院系一般是以全国第二自诩的。但我在大学四年中,对文学,社会学科,管理,经济等领域学的比本专业还要多。具体说来就是上专业课时坐在最后排通过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等等了解社会。上政治课时候反而坐在前面。晚上别人上晚自习看书,我都是在校园中到处听各种报告,经济政治哲学管理什么都听。大学四年真真实实上晚自习只有一次。在学校还读了个经济学的辅修专业,并最终拿到证书(报名开课时是四五十人,一年半后拿到证书的大约只有10来个人)。毕业论文写了一个计算机程序交差了事(我读的可不是计算机系)。
  
  上班后的第一份工作在一个国内大企业,学了些计算机设计排版印刷方面的东西。辞职后出国留学,学了一段时间的英语,又念了管理学。在好几个计算机公司自学了修计算机(非全职工作),又在语言学校学习了如何每天和老外老板聊天半小时(每天工作1小时,薪酬很低),谈谈对世界历史以及管理的看法。又和老外搞了个公司,开发中国市场(零薪酬)。在其中学会了关于股权等问题的运作,学习了被欺骗是怎么回事。
  
  回国后帮老外搞产品进出口,学习了很多进出口,报关,商检知识(零薪酬,省点费用糊口)。又帮老外开发国内一个消费品市场,做营销总监,学习了很多快速消费品,食品,保健品的行业知识(只管我自己一个,开始零薪酬,后来争取了一些还可以的工资,但只拿了几个月。)后来又在和好朋友的合伙中吸取了被出卖的经验和教训(公司被霸占,法院起诉无果。学习到了法律的局限性。)。
  
  再后来开公司,通过找关系,做了一个二手的政府项目(政府网站,我自己做大部分技术工作)。结果一手接活的公司不给我钱,因为政府拖欠他的钱!:(于是公司破产)
  
  同时还做和一个老总合作搞了一个咨询公司,想把我会的知识卖给别人。结果没人买。在拿了2000元工资后的一年多后,公司破产。
  
  再后来就只好打工,因为英语好,冒充了一下专业技术人员,边工作,边学习,居然没被发现。直到今天,居然走上了专业人员岗位,变成了工程师。想我一个一直喜欢创业的人,居然靠打工挣钱,真实悲哀啊!
  
  说到以前这些,真的是一言难尽。如大家有兴趣,可以听我慢慢道来。但在这篇文章中,我主要说一些我打工时学到的东西。开公司所学到的失败教训,以后将在另一篇文章中再说。
  
  现在的我,可以说是古今,中外,文理,政经,文史,打工创业皆有涉猎。自我觉得即使不自己开公司,做一个高级管理人员,或者搞搞市场,和人打打交道,都更合适我。但是,目前既然有做工程师多挣些钱的机会,也就姑且先挣些钱。过一段时间,待我把开公司欠的债还还,有好的机会,还是会再次创业的。在我想来,经历过五六次破产的人,开起公司来,应该比以前更容易成功吧。
  
  言归正传,下面我要继续说一下我在第一份工作中学到的,直到如今仍然有用的一些东西了。愿各位朋友有所得。  98年的时候,考研究生没有考取,于是就开始了找工作。考不取是很正常的,我学的理科,报考的是本校经济系研究生。这还不是主要问题,主要更在于当时在谈恋爱,在复习时就没有怎么看书,都在卿卿我我。说是去考试,其实也就是看了一下试卷而已。
  
  当时真没觉得找工作有啥难的。一般的工作转正后都是1千多,也有好些有2500,宝洁过来招聘是3500,可以说遍地是工作,就看怎么选了。看看现在大学生及就业,感觉问题很大。怎么过了10来年,本科生的起薪却越来越低了,甚至开始农民工抢活干了?这到底是谁的问题呢?
  
  在找工作的时候,找到一个公司实习,就是那时很著名的步步高的一个大代理商。那是在一场招聘会上,看到步步高的招牌,就过去了,谈了两句,就让我去实习。我那时也是没什么太多想法的,既然去实习,也就没怎么找其他工作了。
  
  实习的时候,一般都在库房当搬运工,码箱子。货车来了就下货,废品多了就装箱,包扎好,再装上大货车。每天干到下午4点多,就离开库房,到办公区坐坐,熟悉一下公司的人和事。有时再听老板谈谈天。当时在仓库干的其实也挺起劲,从没有现在的一些毕业生觉得这是粗活,不愿意干的念头。
  
  老板姓张,30出头,看起来很年轻,名字我就不在这里说了。张老板据说也是步步高的股东之一,和段永平一起搞的小霸王,然后又搞起了步步高,搞得都很成功。但据仓库保管员大妈说,张老板当年刚来时,也就背一个黄书包就开始了他的创业。他拿下了两个省的总代理,然后从总公司进货。全都是现金结算。刚开始也只能几箱几箱的进货,后来才慢慢越滚越大。直到现在,仓库里的货就有4-5千万,而且还都是现金拿的货。
  
  在这里实习的时间总共只有2周,但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直到现在还记得很多那里的故事。
  
  先说仓库保管员,原来就是当仓库保管员的。后来张老板租的小仓库就是她管的大仓库的一小块地方而已。那时她对张老板多有照顾,并且工作也很仔细麻利。结果当张老板做大了,有了自己的大仓库,就把仓库保管员大妈挖了过来,高薪高职诚聘。月薪4000,另加奖金,管所有的仓库。并且对她信任有加,允许她把自己的下岗的妹妹也找过来管旁边的废品仓库,还有另一个邻居也找过来干活。在98年,4000快可是很高的薪水了。大妈大约50上下了,精瘦的,很有干劲。有意思我问她当年的事情,她说,当时看张老板开始创业也很可怜,租的地方也就是几个平方米的仓库一角,也没有刁难他,并且还特意关照,所以张老板现在给她的待遇也有报恩的成分在里面。看来与人为善,广结善缘还是很有道理的哦。
  
  再说张老板。听仓库保管员说,张老板是出生山区的穷孩子,学习成绩很好,在选择清华还是浙大时,因为考虑到从浙大回家可以省两块钱车钱,就选择了浙大。在搞出点名堂后,曾经带着仓库保管员大妈和其他手下,开着商务车回老家看自己的老妈。结果全村的人都没见过大汽车,好奇的追着看。他老妈都不敢靠近汽车,因为害怕。
  
  张老板曾经对我们几个实习的说:其实我一个月花在自己身上的钱就1-2百块。我的裤子衣服都是几十块的。要不是出去请客吃饭,我自己也就吃一点泡饭。现在我的钱已经完全够花了,做生意完全不是为了自己。我一想到我这个公司还养了30多个人,这些人因为这个公司才有工作,还是有一种责任感的。
  
  当时很感慨,也很振奋。相信自己也一定可以像张老板一样做一番成就的。但两周过后,我的一个亲戚给我介绍了一份工作,说是那个公司很好。于是没什么主意的我就听从了亲戚的话,去那个大公司报道了。然后就和张老板说了一下就走了。
  
  结果大约1-2个月后,公司里的人让我去公司拿钱,说是要发我半个月的工资。我推辞了一下,说是没空去拿。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张老板的得力助手打电话给我,再次让我去拿工资,说是这是我的钱,我不拿不行,没法做帐。于是我只好去了,领了达几百块钱,还是很高兴的。没想到这个公司是这么规范的。
  
  另外说一下,张老板的这个得力助手20多岁,跟张老板不少年了。他也就高中毕业,但做事认真仔细,逐渐的成为张老板的最得力助手。据说前一年张老板给他发的年终奖是10万块。在那个年头,10万块在我听起来可是天文数字啊!
  
  很多年过去了,这短短两周的实习我仍然记忆犹新。我常常在想,假如当时我没有离开,是不是会走上一条更为精彩的道路?

  多年以后,妈妈夸我用胶带封箱子封的很好。我才想起那是实习时练习的结果。正如妈妈曾经夸奖我衬衫叠的好,都是叠成方方的样子。
  
  那是在大学军训时,军队的教官教我们如何把衬衫也叠成长方的。我觉得那个方法很好,于是这么多年来,我自己叠的衬衫都是那样方方正正的。
  不知道有多少朋友是学过把衬衫叠成方的?
  不是有多少朋友觉得这样叠很好的?
  不知道哪些朋友和我一样,多年后还保留着这个习惯的?
  可以说说吗?希望不是只有我有这个怪癖。

 直到后来,仓库保管员大妈说起段永平上次来怎么怎么样,我还惊讶的问,段永平啥时来的?结果仓库保管员大妈说,上次招聘会段永平不就去的吗,你不是在招聘会上和他说过话吗?这么一说,我才回忆起来,原来就是段永平和我谈的话,把我招的进来。
  
  现在想想,段永平已经是海外职业投资人了,我虽和他有接触,却没有抓住机会,被提携一下。还是那时太年轻,不懂得如何请求贵人的相助。现在就不同了,凡是个领导老板,我都会尽量的保持接触和联系。不管有事没事找人家,每年几个大节,都会发短信问候。每次都要发3-4百条祝贺短信。其中有部分都会上门问候一下,再带一点小礼物。几百快钱的礼物已经很少了,但每个节都送,多送几个人,还是感觉有经济压力的。
  
  想起前些日子,我和一个80后的MM谈天。她说你们70后的比较喜欢拉关系,比较喜欢打电话说事。我们80后的一般不拉关系,一般发短信说事,不好意思刻意的去巴结人家。我不知道这是因为年代不同产生的差别,还是因为他们还没到年纪。也许他们就如我的当年,也很不好意思搞社会关系的,当他们长大了,才会觉得自己当年很傻。
  
  以前看过一本书,是美国以前一个众议长的秘书写的,叫做:【硬球-政治是这样玩的】。看了之后,才明白了原来美国人也很会拉关系的。只不过因为政治文化不同,手段不同罢了。其中有一句话,我觉得很好,在此送给各位朋友,愿你们在拉关系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关键不在认识谁,而在想认识谁!

  昨天想起一个问题。一般来说,我们在职场中的年数越长,对于人际关系的领悟也就越深。但有时也会有一些人,年近40了,仍然天真的很。有的是因为个人经历比较简单,有的是因为家庭缘故而一贯养尊处优,不需要多费思量。但当你看到年纪颇大的人,却因为待人处事的不成功,心智的不成熟,而在职场上,生活上困难重重,不由得不感叹惋惜。也许有很多初入职场的人会不适应职场和社会的复杂人际关系,总幻想能生活的简单一些,总抱怨社会的复杂,但是,也许社会的复杂性就是它的根本属性,也是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的根本标志和得以不断进步的内因。
  
  我曾经以为国外的人际关系很简单,到了国外后发现他们的普通人,下层的人的确很简单。但西方的很多成功人士,包括大商人,政客却异常的复杂,他们的思维并不像我们想象的比我们中国人简单,相反经常超过我们。另外,西方人,一般来说,把个人利益看得很重,而人际关系,朋友,诺言放的很轻。可以这么说,只要不会被抓到把柄,他们丝毫不讲信义的。所以,对我们在职场上看到的厌恶事情,也许要从另一个角度评估了。
  
  据说现在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一个盛世。也许在物质层面是比数百年前,数十年前大有提高。但是,在精神和思维的层面,也许未必。我们现在没有春秋战国时的百家思想,言者无忌;也没有宋明时的文化艺术,士人阶层;我们更没有现在西方的独立智库,多元文化。我们有的只是一些主流意识形态对独立思想的摧残,对自由精神的打压。我不知道在一个思想贫乏的社会如何能称得上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盛世。难道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没有思想文化,只有物欲横流的民族吗?
  
  言归正传,我个人认为,对于职场和社会的复杂性,也许我们需要从社会发展的观点来积极看待,而不是一味抱怨,或者消极应付。当你明白社会的正确方向就是在发展的越来越复杂之后,也许对于社会的复杂性也就能有一个积极的态度,也就更容易端正自己的心态,像年轻时学习一样好好的学习社会这个大课堂。如你感到失败,挫折,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不要责怪这个社会,而更要需找自己的原因。你学习不好,能怪课程太难吗?

全球公众传媒崟嶧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